日期:2025-07-25 00:08:41 标签:
在2015年3月,全国政协委员、原甘肃省军区司令员陈知庶在北京参加两会期间,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采访,谈及军队建设问题。采访中,他主动提到曾在一段时间内非常火爆的电视剧《亮剑》,并坦言剧中的“亮剑精神”永远不会过时,这种精神正是当今部队建设所急需的力量。 值得一提的是,在电视剧《亮剑》中,李云龙所在的八路军386旅曾是陈知庶的父亲、开国大将陈赓的老部队。作为陈赓的儿子,陈知庶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对这部电视剧的喜爱。他表示,剧中李云龙和赵刚的形象,实际上是对386旅一批优秀指挥员的艺术化再现,这些指挥员在战场上展现出来的“亮剑精神”,正是当前我军建设所迫切需要的。 在谈到电视剧中的父亲形象时,陈知庶还透露,《亮剑》中陈赓总是穿着一件黑色皮大衣,然而实际上,自己的父亲并不喜欢穿这种衣服。尽管在当时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中,许多高级将领如彭总、陈老总等曾穿过皮大衣,但陈赓其实很少穿。真正喜欢皮大衣的,反而是陈赓的好朋友、开国上将刘亚楼。因此,《亮剑》中父亲的皮大衣造型,实际上是电视剧的艺术创作。
---
一、我军军服的历史演变 由于历史原因,中国军队的军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统一。1927年8月1日,中国***在南昌发动起义时,起义的部队依然穿着国民革命军的制服,只是在脖部系上了红领巾。紧接着,9月的秋收起义,由于参与者主要是农民自卫军和工农义勇队,大多数人还是穿着便服。 到了井冈山时期,红军的服装依然是各自携带的,只有一部分战士穿的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军服,款式并不统一。1929年,红军制作了一批由灰色粗布制成的军装,包括中山装的上衣和西装裤,衣领上装有红布制作的四边形领章,帽子是八角帽,帽徽是红色五角星,红军开始有了统一的服装。 抗日战争爆发后,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,并穿上了与国民革命军其他部队相同的军装,只是在左臂佩戴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臂章。因为与国民党军的后勤保障合作,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,许多军服是自己生产的,尽管款式和前期没有太大变化。直到1947年3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后,才逐渐取消了八路军和新四军臂章,开始使用带有编号的臂章或胸章。
1949年1月,军委后勤部对军服进行统一规定,军服变成了草绿色的棉布中山装,胸前佩戴印有“中国人民解放军”字样的布胸章,头戴解放帽,帽徽为红色的八一五角星。 --- 二、建国后的军服改革 建国后,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从单一的陆军扩展为陆、海、空三军。根据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要求,总后勤部专门组织人员研究设计新的军服和帽徽。1950年1月,中央军委批准了“五0”式军服的配发,这标志着我军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实现了军服的统一。
“五0”式军服根据不同军种和军官级别进行了区分,陆军的军服为浅黄绿色;海军常服为蓝色;空军上衣为浅黄绿色,下身为蓝色。所有军服均为中山装样式,胸前佩戴“中国人民解放军”布胸章,头戴解放大檐帽。
1953年起,军衔制度的实施推动了军服的进一步改革。1955年10月1日,“五五”式军衔服装正式执行。这个新式军服有了礼服和常服的区分,礼服主要配发给校级以上的军官,样式为西服,配白衬衣和藏青色领带,按照不同军种颜色有所区分。
--- 三、军事服装的系列化发展 进入1980年代,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,我军的军服显得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。1984年1月,中央军委批准了军装改革方案,并于1985年开始实施,推出了“八五”式军服。这一系列军服延续了“五五”式的样式,但加入了新的肩章、领章和大檐帽,去除了“全红五角星”帽徽,增强了军服的辨识度。 1988年起,“八七”式军服正式装备部队,这一系列军服在外观设计和功能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,适应了军队的各类需求,并且标志着我军的军服改革进入了新阶段。
--- 四、皮大衣在抗战时期的普遍性 回到电视剧《亮剑》的话题,剧中李云龙所穿的皮大衣是否真的存在呢?其实,从新中国成立前,尤其是抗战时期,我军并没有统一的军服,所以穿皮大衣的现象并不罕见。像彭总、陈老总、刘亚楼等领导人都曾在指挥作战时穿过皮大衣。 刘亚楼将军的皮大衣,便是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。1945年,他回国后开始穿上这件由东北民主联军特别为他定做的皮大衣,这件皮大衣陪伴了刘亚楼指挥了多次战役。特别是在天津战役期间,刘亚楼利用这件皮大衣成功迷惑敌人,完成了“计中计”的巧妙战术。
这件皮大衣至今依然保存在平津战役纪念馆,成为了一件极具历史价值的遗物。 ---
五、皮大衣的文化象征
在电影《大决战》的拍摄中,刘亚楼的经典形象便是皮大衣、武装带、长皮靴的标志。刘亚楼的女儿曾提到,刘亚楼在东北期间,的确非常喜爱穿皮大衣。东北寒冷的冬季让皮大衣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防寒装备,而皮衣的轻便性也使得它非常适合指挥作战。
然而,解放后,刘亚楼便不再频繁穿皮大衣,更多时候选择穿着普通军装。无论穿什么衣服,他始终保持着整齐和干净的习惯,这也反映了他对军服的尊重与职业精神。
因此,《亮剑》中旅长穿皮衣这一形象,实际上并不算是“标新立异”。它反映的是那个时代军人的一种作战风格和精神传承,而这种精神才是陈知庶认为当今部队建设最需要的力量。他深信,只有不忘“亮剑精神”,军队才能具备强大的战斗力。